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经验交流 > 正文
创新方式综合施策 实现农业开发新突破
发布时间: 2015-10-27     来源: 万安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    作者:
 

2014年,在市办的精心指导下,按照县委、县政府工作的总体安排,我办准确把握“三农”工作的新要求,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自觉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溶入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推进,在新“四化”同步发展中找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,主动推进改革创新,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更加符合中央战略决策部署,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,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,集中资金、集中力量办大事,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,在助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,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。

一、以规划为基础,把好布局关,下好“整盘棋”。我县地处丘陵山区,地形地貌复杂,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标准,并能长期发挥效益。同时,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“偏远山区享受不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”的问题,坚持“突出重点,兼顾平衡”的原则,认真开展前期项目调查工作,把实际情况摸实摸细,将群众迫切期盼的能做成精品示范工程的垅面作为重点,积极沟通协调,优先立项,以解决边远山区急需解决的生产困难问题,夯实边远山区的农业基础设施,改善边远山区的生产条件。在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实施计划中,重点把握三个环节:一是科学选定项目区。按照土地资源潜力大,有一定开发基础和良好生态环境要求,群众有迫切希望,科学选择项目区,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。二是认真抓工程设计。为了合理安排水、田、路等土方工程和桥、涵等建筑物配套工程建设,我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实地查勘,充分征询当地干部群众和农林水等部门意见,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,杜绝了随意变更项目计划现象的发生。三是合理进行工程布局。坚持按区域农业发展需要,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、水系、村庄等内外部条件,科学规划合理工程布局,同时采取“集中力量,重点投入,连片开发”的方式不断加大规模开发力度。2014年建成高标准农田0.95万亩,维修小山塘1座,新建水陂2座,完成渠系配套5.8公里。

二、以效益为根本,把好质量关,算好“长远帐”。按照“一个项目,一名领导,一套班子,一抓到底”的工作机制,实行定任务、定时间、定标准、定责任、定奖惩的“五定”责任制,无论是前期论证,质量监督,沟通协调,还是建成后的项目管护,一个项目一个负责人都一管到底,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,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为切实提高工程质量,我们对修建机耕道,修筑田埂,衬砌水渠,安装卡扣式梯形槽等施工环节,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质量要求,制定下发了施工流程图,要求每个施工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图操作,上一道工序未完成或不合格,决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,施工现场由项目区专管员、工程监理员、乡村组干部及当地群众代表共同把关,强化“过程控制”,项目区责任人坚持跟班作业,实行零距离监管,并将监管工作延伸到每个具体环节,不留死角盲点,确保工序合理,质量达标,为老百姓算好“长远账”。

三、以制度为准绳,把好资金关,堵住“漏洞源”。认真执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,项目建设监理制,严格项目实施管理,采取项目资金申报制,按照“专人、专项、专帐”的原则,实行资金拔付与项目进度挂钩,建立分管办公室责任人,项目区责任人员“两支笔”签字审批制,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县级报帐制管理程序,堵住漏洞源头,使民生资金“颗粒归仓”。

四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,扶强做大特色产业。2014年,围绕全县“井冈蜜柚、有机茶叶、特种水产、高产油茶、毛竹低改、生物医药”六大特色产业的规划发展布局,采取“财政资金搭台,民营资金唱戏”的方式,严格按照“项目不乱,用途不变,优势互补,形成合力”的原则,重点扶持带动力强,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产业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,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,推动了农业开发向更广、更深、更高的层次发展。如万安绿丰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,2014年财政扶持资金70万元,通过改善基地基础实施条件,撬动了260万元的民间资金投入,扩种井冈蜜柚500亩,改良品种150亩,有108户果农加入了合作社,果园面积达到5100亩,成为全县干部学用技术活动果业实训基地,充分发挥了农发项目“四两拔千斤”的作用。

2015年,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方式,转变作风,用一流的举措、一流的质量、一流的服务、一流的效率,实现新目标,创造新业绩,让项目区农民群众得到更多、更实在的效益。